投稿
首页 > 害虫图谱 > 鳞翅目害虫 > 柳蝙蛾(雕蛾科)

柳蝙蛾(雕蛾科)

农信网 2011-03-08 07:20:54 鳞翅目害虫 884

柳蝙蛾图片,柳蝙蛾长怎么样?柳蝙蛾怎么防治,柳蝙蛾用什么药最有效?柳蝙蛾的危害是什么,有什么症状?柳蝙蛾的发生因素有哪些,什么时候发生?以下耕种帮种植网就作简单介绍,供网友们参考。

柳蝙蛾(雕蛾科)

一、中文名称:柳蝙蛾

二、别名:柳蝙蝠蛾、蝙蝠蛾

三、学名:Phassusexcrescens Butler

四、分部地区:在我国分布于吉林、辽宁、黑龙江、湖南、安徽等地;国外分布于日本、俄罗斯等地。

五、危害作物苹果、梨、桃、葡萄核桃板栗枇杷、文冠果、栎、银杏、柳、刺槐、桐、椿树、赪桐、白桦、枫杨、卫茅、丁香、鼠李、连翘、接骨木、啤洒花、线麻、玉米茄子及多种药用植物。

六、危害方式:咀嚼式口器

七、危害症状:以幼虫在枝干或枝条内钻蛀坑道,并排出大量粪便与木屑堆积孔外,轻者则削弱树势,重时易于风折或枯死。

柳蝙蛾(雕蛾科)

八、形态特征:

1、成虫:体长35~44mm,翅展66~70mm。体茶褐色,但变化较大,初羽化的成虫绿褐色,后变为粉褐色,半日后变为茶褐色。触角短,线状。后翅狭小,乌褐色,无明显斑纹。腹部长大。前翅前缘有7枚近环形的斑纹,无粉点,翅中央有一个深褐色略带暗绿色的较大三角形斑,斑纹外缘由并列的模糊不清的括弧形斑组成的宽带,直达后缘。前足及中足发达,爪较长,借以攀缘物体。雄蛾后足腿节背面密生橙黄色刷状长毛,雌蛾则否。

2、卵:圆形,直径0.6~0.7mm,初产时乳白色,稍后变成黑色,微具光泽。

3、幼虫:老熟体长42~60mm,头部脱皮时红褐色,以后变为深褐色,各体节有硬化的黄褐色***,前胸盾淡褐至黄褐色,气门黄褐色,围气门片暗黑色,胸足3对,腹足俱全。

4、蛹:雌踊体长30~60mm,平均为29.2mm。雄踊体长29~48mm,平均为35.6mm。体圆筒形,黄褐色,头顶深褐色,中央隆起,形成一条纵脊,两侧生有数根刚毛。触角上方中央有4个角状突起。腹部背面第3~7节有向后着生的倒刺两列,腹面第4~6节生有波纹状向后着生的倒刺1列,第7节有2列,但后列的中央间断,第8节有中央间断的倒刺,多形成突起状。雌蛹腹部较硬,生殖孔着生于第8节和第9节中央,形成一条纵缝,雄蛹腹部较软,生殖孔着生于第9腹节中央,两侧有1指状突起。

柳蝙蛾(雕蛾科)

九、发生规律:1、生活史:此虫北方果林区大多1年发生1代,少数2年发生1代,以卵在地面越冬,或以幼虫在树干基部和胸径处的髓部越冬。翌年5月中旬越冬卵开始孵化。6月上旬转向果、林或杂草等茎中食害。8月上旬开始化蛹,9月下旬化蛹结束。8月下旬为羽化初期,9月中旬为羽化盛期,10月中旬为末期。成虫羽化后即开始交尾产卵,每头雌虫平均可产卵2738粒。产卵历期10天左右,成虫寿命:雌虫为8-13天,雄虫为7~13天。卵期:由于以卵越冬,所以卵期较长,平均241(239-243)天。

2、习性:幼虫敏捷活泼,受惊扰便急忙后退或吐丝下垂。幼虫可直接钻蛀幼苗或枝干或由叶腋蛀入,蛀入部位的作物;其幼苗或枝干的直径为1.5(0.8~2.2)cm,距地高为153(24~246)cm。幼虫蛀入枝干后,大多向下钻蛀,坑道内壁光滑,幼虫经常啃食坑道口周围的边材,坑道口常呈现环形凹陷,故易于风折。幼虫往往边蛀食,边用口器将咬下的木屑送出,粘于坑道口上的丝网上。丝网粘满木屑,或连缀成木屑包。初孵化的幼虫,先取食枯枝落叶下层下面的腐殖质,2、3龄以后,开始转向2年生树苗或大树嫩条或杂草上。在自然条件下很少转移,侵人杂草中的幼虫因茎较细,多由7月下旬开始转到附近的大树上。幼虫在不同寄主上的发育速度不同,所以幼虫期间的蜕皮次数及各龄幼虫所历时间也有差异,尤其1年1代和2年1代的幼虫相差更为悬殊。发育快的个体大,一般先羽化。发育慢的当年就停止发育,在坑道先端做一薄的木屑塞封闭坑道口,并用木屑和新吐出的白丝做成筒状长茧,头部向上在其中休眠越冬。整个幼虫期间较长,历时3~4个月。化蛹期老熟幼虫停止取食,不再爬出坑道口活动,并在近坑道口处吐丝做一个白色薄膜封闭坑道,然后在坑道底头部向上化蛹,近羽化时蛹变成棕褐色。由于体节生有倒刺,蛹在坑道中借腹部的蠕动,可上下活动自如。中午常见蠕动至坑道口的蛹体,受惊扰后便迅速退入坑道中。

成虫多集中于午后羽化,成虫昼伏夜出,具趋光性,成虫能在2m多高的空中交尾,交尾时间最短14小时20分,最长达45小时零6分。有的成虫交尾后即产卵,有的边交尾边产卵,有的不交尾就产卵。产卵无固定场所。产下的卵没有粘着性,散落在地面或其他被物上。未经交尾产下的卵经3天左右后,表面逐渐干瘪、皱缩死亡。

柳蝙蛾(雕蛾科)

十、防治方法:

1、在5月中旬至6月上旬是初孵幼虫在地表活动和转移上树前期,是抓紧地面防治和树干基部喷药防治的关键期,50%辛硫磷乳油0.5kg加水100kg地面喷散;25%辛硫磷微胶囊剂每次每亩0.5kg,50%或80%敌百虫可湿性粉剂1000倍,50%敌敌畏乳油1000倍,50%杀螟硫磷乳油1000倍液,40%毒死蜱乳油1000倍液均匀地喷散于地面,每隔10天左右施药1次,连用2~3次,防效良好。

2、在成虫羽化期每天下午16~18时捕捉刚羽化的成虫,防效甚好。

3、选用抗虫品种并及时剪伐被害严重的林木或枝条,消灭其中幼虫。苗木出圃前严格履行检疫,以控制幼虫随苗传播。粗大枝干不宜剪伐时,可用棉球醮二硫化碳,或80%敌敌畏乳油,2.5%溴氰菊酯乳油,20%杀灭菌酯乳油,2.5%功夫乳油,20%甲氰菊酯(灭扫利)乳油等药剂稀释20~50倍液,在2、3龄幼虫转入树干初期(6月中旬至7月中旬)点孔、塞入蛀孔或堵孔,然后用湿泥封孔毒杀幼虫。

4、保护和利用天敌。在幼虫和蛹期均有不同种类的天敌,如白僵菌,赤胸步甲、蚕饰腹寄蝇,应加以保护。

以上就是耕种帮种植网对柳蝙蛾的介绍及防治方法,如您有更好的见解请在下方留言告诉我们。

请先登录后才能复制内容

注册 登录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已有 2 评论

  • 舒漾

    舒漾

    柳蝙蛾形应该很美丽吧有点想去真实样子。

    2017-09-29 15:20

  • 张丹琴

    张丹琴

    这种蛾名字好特别柳蝙蛾听起就很有意境。

    2014-06-18 23:20

客服 客服 VIP 关灯 顶部

扫描或通过加QQ号3024107联系我们。

微信扫一扫,添加好友

周一至周五 10:3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