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首页 > 农业种植技术 > 蔬菜病虫害发生及生物防治技术的应用

蔬菜病虫害发生及生物防治技术的应用

农信网 2010-03-27 14:43:32 农业种植技术 661

蔬菜病虫害发生及生物防治技术的应用

1、蔬菜病虫害的发生由于蔬菜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种类的增加和保护地面积的增加,为病虫害的发生提供了丰富的寄主及良好的生存和越冬条件,造成病虫害的发生面积逐年扩大,程度不断加重,情况越来越复杂。

当前常发的病害有霜霉病、菌核病、灰霉病、炭疽病、疫病、枯萎病等,虫害有菜青虫、小菜蛾、甜菜夜蛾、棉铃虫、美洲斑潜蝇等,一些生理性病害和杂草也给蔬菜生产造成很大损失。根据近年来病虫发生面积和造成损失分析,蔬菜病虫的发生为害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美洲斑潜绳、夜蛾科害虫、土传病害、病毒病、细菌性和生理性病害等新病虫上升,为害加重且难于防治;(2)灰霉病、霜霉病、炭疽病、疫病及小菜蛾、螨类等长年为害的老病虫发生面积大,且抗性加强,造成损失仍很严重;(3)病虫害的发生面积呈逐年上升的趋势,1998年虫害和病害发生面积分别是1990年的4.7倍和3.5倍,每年虫害发生的面积均大于病害,但是病害造成的损失均大于虫害造成的损失,因此病害是制约蔬菜产量提高的重要因素;(4)保护地面积的迅速扩大为病虫的越冬提供了条件,使高湿、低温病害和小虫类虫害发展快,流行频率高,抗性产生快,为害严重。

2、蔬菜病虫害防治情况根据有关统计数据分析,1990-1998年蔬菜病虫防治面积逐年递增,虫害的防治面积和挽回损失均大于病害,这从另一个角度再次说明,病害是蔬菜病虫防治工作方面相对薄弱的一个环节,需要加强对病害防治的重视。

当前病虫害防治中存在的问题有:(1)病虫抗性问题突出。据统计,小菜蛾对溴氰菊酯的抗性高达10000倍,对氰戊菊酯和马拉硫磷的抗性达3000倍,对氯氰菊酯的抗性也接近1000倍,莱蚜对抗蚜威的抗性高达6000倍,对氰戊菊酯的抗性超过500倍,对溴氰菊酯和马拉硫磷的抗性达400倍,对乐果、乙酰甲胺磷和敌敌畏的抗性达100倍,对氧化乐果的抗性达20倍。(2)菜田滥用化学农药问题严重。在我国大部分地区,菜田病虫害的防治主要依靠化学农药,每一生长季节平均用药超过20次,其中杀虫剂比重超过50%。(3)菜农素质和自我决策能力亟待提高,迫切需要开展培训工作。在调查中发现,89.6%的农民表示愿意接受培训,在遇到自己不认识的病虫害时,54.2%的菜农去请教农技人员,这表明农业科技人员在菜农心里是有威信的。植保技术人员应发挥自身的技术优势,大力开展以生物防治为主的病虫害综合防治的培训与推广工作。

二、生物防治技术在蔬菜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

1、天敌的保护和利用我国赤眼蜂工厂化繁殖和田间释放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工作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最早仅应用于玉米螟和甘蔗螟的防治,后来逐渐应用多种赤眼蜂防治蔬菜害虫的试验工作。山西省应用赤眼蜂大面积防治菠菜和莴苣田的小地老虎,卵寄生率平均为78.68%,同时还可以控制菜园毗邻棉田的小地老虎,控制棉苗被害率低于0.01%,与对照相比,相对保苗率提高96.67%。吉林省应用螟黄赤眼蜂(平原型)防治甘蓝田的甘蓝夜蛾,效果达到77.1%,减少化学农药使用5-7次,有效地控制了农药对蔬菜的残留污染。北京和黑龙江等地开展保护地番茄应用丽蚜小蜂防治白粉虱的试验,效果可达90%,增产20%,大大减少了化学农药对蔬菜的污染。当前不少化学农药对蔬菜的污染。当前不少地区开展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的研究与示范工作,天敌应用数量和种类明显增加,降低防治成本10%-25%,将蔬菜中农药残留量控制在国家允许的标准之下。

2、微生物制剂的研制和应用

(1)苏云金杆菌(Bt)。Bt是我国细菌类农药研究开发最成功的一样,已实现了商品化、规范化生产,并由单一粉剂剂型发展为粉剂、乳剂和水剂多个品种,已成为应用最广、产量最大的微生物制剂。经过一系列的工艺改进,Bt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明显提高,生产成本显著下降,赢得了广大农民的信赖,应用面积迅速扩大。目前,我国的Bt制剂生产厂家已达70多家,年产量最高达2万t,年应用面积超过333万公顷次,成为蔬菜生产中防治鳞翅目害虫的主导生物制剂。

(2)农用抗生素类制剂。我国应用农用抗生素防治蔬菜病虫害的历史较长,水平较高。进入20世纪90年代,抗生素的开发和应用又进入一个新的高潮,阿维菌素便是一个典型的代表。1996-1997年,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组织11个省市,在十字花科、葫芦科、茄果类蔬菜上开展了应用虫螨克防治3个目、7个科的14种害虫,以及害螨和线虫等50多个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目标害虫主要是斑潜蝇、小菜蛾、菜青虫、白粉虱、蓟马、韭菜蛆、根结线虫、甜菜夜蛾、甘蓝夜蛾、茶黄螨、菜螟、豆野螟、蚜虫和害螨等,虫螨克对鳞翅目、双翅目、同翅目和蜱螨目的主要蔬菜害虫防治效果很好。施药后1d的防效平均可达83.3%,3d的防效为91.7%,5-7d的防效为93.8%,平均持效期可达7-15d,防治斑潜蝇和部分螨类持效期长达25-30d,具有防效高、速效性和持效性均佳的特点。对抗性害虫,如小菜蛾、菜蛾、斑潜蝇、甜菜夜蛾的防效也达到较为理想的水平。各地均未出现药害问题,进一步证实了虫螨克对作物的安全性。

近两年、四川、云南、河南、广东、山东、海南和黑龙江等省分别开展用宁南霉素防治蔬菜病毒病的试验示范工作,结果表明,宁南霉素对番茄病毒病的防治效果为57.80%-72.68%,对青椒病害病的防效为72.10%-79.07%,对黄瓜病毒病的平均防效为85.27%,对大白菜病毒病的防效达81.44%,均有较为理想的效果。利用农抗120防治白粉病、瓜类枯萎病,武夷菌素防治黄瓜白粉病,浏阳霉素和华光霉素杀螨的试验、示范工作也在各地纷纷开展。据统计,截止1998年底,全国已登记注册并生产的农用抗生素品种达16个,年产量达7万t,年应用面积达到2000万公顷次。

(3)病毒制剂。目前,我国已在196种昆虫中发现243株病毒,其中58种病毒从46种茶树害虫中发现,寄生昆虫涉及7个目35科127属,其中20多种病毒制剂已试用于大田防治。应用于蔬菜上的有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甜菜夜蛾颗粒体病毒、斜纹夜蛾多角体病毒等,田间试验的防治效果最低为70%,最高可达90%以上,同时可以在田间自然繁殖,长期保持效果。

(4)真菌制剂。我国应用白僵菌防治鳞翅目害虫的历史悠久,目前白僵菌的高含量孢子粉含活孢子已达1000亿/g,制剂含量为50亿-100亿/g。木霉菌制剂已开发成功,取得农药登记注册,用于防治蔬菜灰霉病具有较为理想的效果和应用前景。

3、其他制剂“九五”以来,昆虫信息激素的发展很快,目前已能合成棉铃虫、小菜蛾等害虫的性诱剂,并成功应用于害虫测报、迷向和诱杀。植物源杀虫剂如烟碱、苦参碱、鱼藤、川楝等制剂也有部分应用。另外,利用线虫防治蔬菜害虫的研究也初步开展,福建省开展释放中华卵索线虫防治当地主要蔬菜害虫的试验,菜田斜纹夜蛾和甜菜夜蛾的感染率为60%-76.7%,菜青虫的感染率为66%,防治效果十分明显,对无公害蔬菜的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三、普及措施

1、大力开展生物防治技术的宣传工作

长期单纯依赖化学农药,破坏了农田生态结构,自然天敌的控害能力明显减弱,病虫害抗药性发展迅速,造成病虫害频繁突发和大发生,使防治工作陷入了恶性循环。致使农产品农药残留严重超标,直接威胁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制约我国蔬菜出口创汇。要做到既控制病虫害,又解决化学农药引起的问题,生物防治是最主要的手段。因此,各级植保技术工作者要向农民大力宣传生物防治的优越性,加深农民对生物防治工作的认识,在生产中自觉自愿地采用生物防治技术。

2、加强生物防治技术的培训生物防治具有以下特点:(1)专化性强,必须对田间病虫害作出确切诊断,对症下药才能取得良好效果;(2)天敌的保护和人工释放需要找准时期,操作也要经过有关培训;(3)对光照和湿度等环境要求比较严格,在不适条件下容易分解,影响防治效果;(4)多数生物制剂起效慢,应注意田间病虫情报的监测,提早开展防治。因此,生物防治措施的操作远比化学农药的施用复杂得多,如果操作不当影响防治效果,还会动摇农民采用生物防治技术的信心,这需要各级植保技术人员在农民中加强生物防治技术的培训工作。同时,要真正认识到农民在生物防治中的主导地位,改进传统的培训方法,采用典型样板做示范、开办农民田间学校、培训农民带头人等措施提高技术到位率。

蔬菜病虫害发生及生物防治技术的应用

请先登录后才能复制内容

注册 登录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已有 2 评论

  • 翼雪梦影

    翼雪梦影

    希望农业科技能够不断进步为蔬菜生产提供更好解决方案。

    2017-04-08 02:59

  • 郁金(#‵′)凸

    郁金(#‵′)凸

    蔬菜病虫害严重影响了蔬菜生长希望生物防治技术能够有效帮助农民解决这问题!

    2013-10-01 20:51

客服 客服 VIP 关灯 顶部

扫描或通过加QQ号3024107联系我们。

微信扫一扫,添加好友

周一至周五 10:3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