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首页 > 畜类 > 养猪 > 规模化猪场猪伪狂犬病的防控

规模化猪场猪伪狂犬病的防控

农信网 2008-07-13 20:10:14 养猪 607

规模化猪场猪伪狂犬病的防控

伪狂犬病(psendorabies,PR)是由伪狂犬病毒(pseudorabiesvirus,PRV)引起的包括多种家畜和野生动物共患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猪场动力网本研究是根据我国猪伪狂犬病的流行现状和我国养猪业的实际情况所设计的防控措施,为我国区域性伪狂犬病的净化寻找方法,为实施全国性的根除计划提供思路。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动物

试验猪均由河南省黄泛区鑫欣牧业有限公司提供。

1.2疫苗与试剂

TK/gI基因缺失苗由德国勃林格公司生产;TK/gE基因缺失弱毒疫苗由华中农业大学科前公司生产的。猪O型口蹄疫苗(进口佐剂)由兰州兽医研究所提供。

猪伪狂犬病病毒gpI、gB抗体检测试剂盒,购自北京爱德士元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猪O型口蹄疫抗体ELISA检测试剂,购自武汉科前生物技术公司。

PRV包被板;HRP0标记抗PRVgpI抗体,含蛋白稳定剂的缓冲液,庆大霉素防腐;

阴性对照:对PRVgpI无反应的猪血清、叠氮钠防腐;样品稀释液:蛋白稳定缓冲液,叠氮钠防腐;10倍浓缩洗涤液:磷酸缓冲液,庆大霉素防腐;蒸馏水或去离子水,TMB底物液,终止液。

1.3控制前各猪场情况调查及种猪伪狂犬野毒抗体检测

对公司下属的3个种猪场2003—2005年仔猪因伪狂犬病死亡情况进行统计分析;2005年4,5,8月份对3个种猪场的所有大约克基础母猪分别用TK/gI基因缺失苗(K-61)进行3次普防,每头母猪l.5头份/头。2005年10月份公司对下属的第一种猪场,第二种猪场、腾飞猪场等3个种猪场的5胎以下的大约克基础母猪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猪伪狂犬病的血清学调查和抗体检测。

1.4猪场伪狂犬病免疫程序确定试验

对基础母猪全群免疫,隔月二免,以后每3个月免疫l次,l.5头份/头;后备母猪于配种前30d,15d,按l.5头份/头各免疫1次;仔猪产后30日龄,60日龄按1头份头各免疫l次。从5窝仔猪中每窝随机挑选4头共计20头仔猪分成2组,每组l0头。l组在7日龄、14日龄、21日龄、30日龄、60日龄测母源抗体;2组每日龄2头,分别于7日龄、14日龄、21日龄、30日龄、60日龄免疫接种l头份,7d后进行抗体检测,以确定仔猪首免日龄。

1.5猪伪狂病防控措施确定

1.5.1第一扩繁场防控措施确定

选择5胎以下的大约克基础母猪868头(其中伪狂犬病毒阳性猪662头)和由第一种猪场培育的猪伪狂犬野毒阴性大约克后备母猪664头,共1532头组成第一扩繁场基础种猪群。实行免疫、检测、淘汰、补充猪伪狂病毒阴性后备母猪代替阳性母猪的净化方案。2006年6—7月份挑选第一扩繁场100日龄以上的后备母猪740头采血检测猪伪狂犬野毒感染情况。2007年4月份第一扩繁场的猪群进行抽样检测:种母猪282头(20.1%),哺乳仔猪150头(5%)保育猪154头(5%),育肥猪271头(4.9%)。2007年10月份对第一扩繁场的猪群进行抽样检测:种母猪322头(20.%),哺乳仔猪135头(5.16%),保育猪l75头(5.1%),育肥猪l350头(20.8%)。

1.5.2腾飞猪场防控措施确定

2005年10—12月份将腾飞猪场实行全场清群及改造基础设施,清洗和消毒,空场半年后备用。2006年6—7月从第一扩繁场生产的后备母猪中挑选100日龄以上的采血检测,淘汰猪伪狂病野毒阳性猪,选留阴性后备母猪700余头组成腾飞猪场的生产母猪群。2007年4月底对猪群进行采血,基础母猪采血171头(24.4%),哺乳仔猪采血63头(7%),保育仔猪采血67头(5.1%),育肥猪采血70头(5%)。2007年10月底对猪群进行采血,基础母猪采血l41头(20.2%),哺乳仔猪采血77头(5%),保育仔猪采血85(5.1%),育肥猪采血l95头(5.1%)。

1.6猪场其他防控措施

猪场舍内每周消毒2次。舍外使用2%的氢氧化钠(烧碱)溶液或酚类消毒剂每周消毒l次。猪舍、栏圈的清洗消毒尽量选择气候干燥和具有阳光照射下进行。猪场严格禁止养狗、养猫、养鸡∞]。在猪场内进行严格的灭鼠措施。禁止外来人员和车辆人场,工作人员必需洗澡更衣后方可进人生产区,运输饲料车辆或物资供应车辆必须在大门口消毒后经由消毒池进入。实行全进全出的生产管理模式。

间隔半年检测2次,种猪野毒阳性率小于2%,未成年猪全部为阴性即为达标。

1.7伪狂犬病阴性猪场的保持措施

引进后备种猪严格检疫,引入后隔离饲养2个月,抽血样检查,抗体或野毒感染抗体为阴性者再与本场其他猪混群饲养,半年检查1次,对检出的野毒感染阳性猪严格隔离,注射疫苗后作育肥猪饲养出售。对种猪群和仔猪按免疫程序进行接种,猪群间隔12个月进行l次阳性率监测。

1.8防控效果的评价方法

对腾飞猪场2004~2005年阳性群和2007年阳性群时的生产指标进行比较。对腾飞猪场与第一扩繁场2007年的生产指标及经济效益比较。选取l00日龄以上的猪20头,伪狂犬病野毒阳性l0头,阴性l0头,前腔静脉采血检测猪伪狂犬免疫抗体,然后注射伪狂犬基因缺失活疫苗(K-61)1头份/头,7d后采血检测免疫抗体。选取100日龄以上的猪20头,伪狂犬病野毒阳性l0头,阴性l0头,前腔静脉采血检测猪O型口蹄的免疫抗体,然后注射猪0型口蹄苗3mL/头,15d后采血检测口蹄疫抗体。

2结果与分析

2.1防控前各猪场基本情况

第二种猪场2003年9月,2004年4~5月,2005年6月均为出生后l周内的仔猪共发生3次猪伪狂犬病,共发病560余头,发病率为20%,死亡率为100%;腾飞猪场2004年11月至2005年4月40%的断奶仔猪发生伪狂犬病,发病2100余头、死亡残次达30%;第一种猪场2004年1月2周以内的仔猪发生猪伪狂犬病300余头,发病率为30%,死亡率为100%。因伪狂犬病造成1460余头猪死亡。

2005年10月份公司对下属的第一种猪场,第二种猪场、腾飞猪场3个种猪场的5胎以下的大约克基础母猪进行猪伪狂犬病感染情况血清学调查结果显示:5胎以下基础母猪的阳性率为76.26%。各场检测结果见表1。

根据生产实际需要,3个猪场5胎以下的母猪选入第一扩繁场基础母猪群,其他母猪调入第二种猪场维持生产,只淘汰不补充后备母猪,生产结束后该场搬迁。腾飞猪场所有的猪只实行全场清群,然后对基础设施进行改造。

2.2猪场伪狂犬病免疫程序的试验结果

2.2.1仔猪母源抗体消长规律试验结果

抗体检测结果:5头临产母猪抗体水平均较高,平均滴度为28.6,全部仔猪均获得了高水平的母源抗体,且7日龄左右平均滴度高达28.50,以后随着日龄增长抗体水平呈降低趋势,60日龄平均滴度达22.70,吃初乳前,仔猪抗体为22.3。

2.2.2不同首免日龄接种疫苗的抗体监测结果

仔猪接种疫苗(K-61)1头份,1周后采血分离血清检测抗体发现7、14、21日龄免疫仔猪有轻微降低,而30、60日龄免疫接种仔猪均出现抗体水平升高,见表2。

根据最佳首免日龄应在母源抗体能保证仔猪抵御病毒感染且接种疫苗能发挥最大效果的时候这一原则,以及试验所得结果确定猪伪狂犬病基因缺失活疫苗(K-61)免接种母猪所产仔猪首免日龄为30日龄。

2.3第一扩繁场防控结果

2006年6—7月份3次共检测740头PRVgE抗体阳性数为30头,阳性率为4.05%。

分别于2007年4月,2007年10月对该场各种猪群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不达标,初步显示该场的猪伪狂犬病防控失败(表3)。

2.4腾飞猪场防控结果

分别于2007年4月,2007年10月对该场各种猪群进行了抽样调查,检测了猪伪狂犬病gE抗体,结果为零阳性,初步显示,该场的猪伪狂犬病净化取得成功(表4)。

2.5伪狂犬病防控效果的评价

阴性猪场防控前后及阴性猪场与阳性猪场生产水平比较:腾飞猪场2004年、2005年种猪群阳性率在60%以上,2006年清群后重新引入阴性种猪群,2007年的生产水平明显高于2004年和2005年(表5)。经清群2个猪场2007年生产水平差异较大(表6)。

阴性场与阳性场相比,健康仔猪数提高0.69头/胎,木乃伊死胎降低0.53头/胎;仔猪成活率提高3.47%,全群料肉比降低0.61%。

猪伪狂犬病免疫抑制试验的结果:通过对伪狂犬病阴性猪与阳性猪注射伪狂犬基因缺失活疫苗(K-61)前后抗体检测结果表明,伪狂犬病毒对伪狂犬的免疫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阳性猪与阴性猪免疫前抗体平均滴度差异不大,分别为24.8与25;免疫后7d阴性猪为27.4,阳性猪为26.7。

通过对伪狂犬阴性猪与阳性猪免疫猪O型口蹄疫苗前抗体检测结果表明,伪狂犬病毒对口蹄的免疫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分享

请先登录后才能复制内容

注册 登录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已有 1 评论

  • 等待和希望

    等待和希望

    这个真的是个需要重视的问题,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加强监管和预防措施。

    2013-10-21 07:05

客服 客服 VIP 关灯 顶部

扫描或通过加QQ号3024107联系我们。

微信扫一扫,添加好友

周一至周五 10:3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