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首页 > 畜牧养殖 > 周批次生产在养猪场的设计与应用

周批次生产在养猪场的设计与应用

农信网 2008-01-10 22:06:59 畜牧养殖 694

周批次生产在养猪场的设计与应用

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的我国《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我国2016年GDP总量达74.4万亿元,比上年增长6.7%。全年肉类总产量8 540万 t,其中猪肉产量5 299万 t,占肉类总产量的62.05%。中国畜牧业协会猪业分会发布《中国猪业发展报告(2015)》显示,我国养猪业存在着多种疾病防控难的问题,如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圆环病毒病等严重影响我国养猪生产。减少疾病的水平传播对疫病防控尤为关键,而现有的连续性生产模式无法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全进全出,也无法阻止疾病水平传播,因此,引入批次化管理模式可谓水到渠成。例如,在德国猪场批次化生产非常普遍,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工厂化养殖,人均母猪饲养效率达200头,人员工作不但效率高,而且还条理清晰,每周有2 d配种、1 d防疫、2 d分娩、1 d母猪断奶上产床周转、1 d休息,工作轻松。这样可以有效地阻断疾病的传播、优化管理、提高人员效率、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进全出。

1什么是猪场批次生产模式

将原有每天都有断奶、配种、分娩的连续生产管理模式改为以周为节律的生产模式,例如,1周批生产模式、2周批生产模式、3周批生产模式、4周批生产模式、5周批生产模式等。也就是说按照周节律调整生产管理模式,通过控制断奶时间和注射激素让母猪集中在一段时间内发情,一段时间内配种,以获得母猪在集中的一段时间内分娩。

2以周为节律的生产批次的理论基础

2.1母猪的繁殖周期

母猪的繁殖周期包括妊娠期、哺乳期和断奶到配种间隔。如果要实现以周为批次的生产,需要让这3个周期的天数相加之和是7的倍数,妊娠期和断奶到配种间隔受控力较差,控制哺乳期的时间相对说较为容易,所以我们可以调整哺乳期的时间让其适应周生产节律。例如,通过统计分析生产数据断奶配种间隔为6 d,妊娠期为114 d,正常情况下我们可以把哺乳期设置为20 d,断奶到配种间隔设置为7 d,如表1所示。

2.2产房使用周期的安排

产房的周转周期(从妊娠母猪上产床到分娩舍终末消毒完成达到再次上产床的条件的时间)设定为7的倍数十分关键,以便配种批次可以完整地进入分娩舍,经历设计的天数断奶后依然可以按照设计的配种计划发情配种,从而避免各批次的母猪被拆分和合并。根据猪场的产床的数量设计不同的哺乳期、提前上床时间等,例如可以设计的哺乳期为19 d、提前3 d上产床、终末消毒需要在6 d内完成。

2.3不同周生产节律的对比

猪场的生产批次取决于母猪生产周期的长度和每两个生产批次之间的间隔时间。猪场的生产批次数=生产周期长度/各批次之间的间隔时间,如表2所示。

按照哺乳期为19 d,提前3 d上产床、终末消毒需要在6 d内完成计算得到如表3所示的不同周生产批次的栏位周转率。

例如统计猪场的配种分娩率为88%,根据表2的参数计算得到表4中的各项参数。可知,随着批次间隔的延长在对应周的配种和分娩的工作难度相应地增大,在短期内从连续的生产模式转为周生产模式,1周1个批次相对难度最小且不用使用激素。

2.4周批次生产的优缺点

2.4.1与连续式生产养殖模式相比的优势

在疾病防控方面将不同日龄的猪只分别在隔离的空间饲养,可以有效防止水平感染,免疫接种便于安排,改善成活率及用药成本;在营养需求方面可依照不同生产阶段、不同周龄体重猪只提供最佳配方,改善日增重、饲料利用率指标;在日常工作方面,将每天都需要执行的工作,集中于短时间内完成,批次之间空栏时间容易控制安排,猪舍硬件的维修、清洗及消毒可集中进行,提高管理效率,工作的计划性和可预知性强等。

2.4.2与连续式生产养殖模式相比的劣势

在后备母猪补充和母猪断奶后5~7 d的发情率的波动,对整个猪场的运营效率和生产的稳定性影响较大;在分娩段管理方面,大量母猪集中配种导致母猪集中分娩,而在分娩段的工作又较为繁杂精细,工作量的陡增对分娩段成活率、母猪断奶发情率、仔猪增重等核心指标影响较大;在公猪精液供应方面,连续生产模式既定的采精频率会被打破,短期内需要的精液剂量会增加;在人员管理方面,短期内员工的工作量增大,对员工的素质要求较高等。

分享

请先登录后才能复制内容

注册 登录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已有 1 评论

  • 紫萱于心

    紫萱于心

    这个话题很有意思,我对养猪场的设计和生产批次有很大兴趣,期待能够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2013-06-30 18:16

客服 客服 VIP 关灯 顶部

扫描或通过加QQ号3024107联系我们。

微信扫一扫,添加好友

周一至周五 10:3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