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首页 > 畜类 > 养猪 > 五种药物对结肠小袋虫的体外疗效试验

五种药物对结肠小袋虫的体外疗效试验

农信网 2007-12-20 10:03:46 养猪 397

五种药物对结肠小袋虫的体外疗效试验

随着规模化猪场的发展,饲养方式的改变,饲养密度的加大,猪结肠小袋虫病的流行非常普遍,尤其在南方地区,感染率高达20%~l00%。猪结肠小袋虫病可引起猪消化不良性下痢,降低饲料的利用率,从而影响了猪场的经济效益。为筛选出对猪结肠小袋虫有效的抗寄生虫药物,笔者进行了结肠小袋虫的体外药物疗效观察试验,现报道如下。

材料与方法

材料

病料采集

病料来自长沙市郊区某自然发病猪场,粪便镜检结肠小袋虫为阳性。取结肠小袋虫阳性的新鲜猪粪便,用尼龙网兜淘洗法收集包囊,用生理盐水保存于冰箱中备用。

试验试剂

氯化钠、氯化钾、氯化钙、氯化镁、磷酸二氢钠、磷酸二氢钾等,均为分析纯;灭能血清,青霉素,链霉素,消毒米粉,生理盐水等。

试验药物

甲硝唑、复方新诺明、土霉素、芬苯达唑、伊维菌素。将上述药物分别用灭菌蒸馏水配制成0.5%、l%、2%、3%、5%五个浓度。

试验方法

洛克氏液(Ringer液)的配制

洛克氏液配方为:氯化钠8g,氯化钾0.2g,氯化钙0.2g,氯化镁0.01g,磷酸二氢钠2g,磷酸二氢钾0.3g,蒸馏水l000mL。配制时,氯化钙和氯化镁另装小瓶,高压灭菌后再混合。

RSS培养液的制备

取一支15mL灭菌试管,加Ringer液7mL、灭能牛血清0.4mL、消毒米粉适量(约20mg),再加青、链霉素各1万单位,加盖棉塞备用。

结肠小袋虫的接种培养

把装有RSS培养液的培养管置恒温箱中预温15分钟后,每个培养管接种含结肠小袋虫包囊的病料0.5ml,混匀后加盖棉塞,置于37℃恒温箱中培养。每隔12h涂片观察l次培养管中结肠小袋虫滋养体的发育情况和形态变化,并统计每个视野中滋养体的数量。培养24h一36h后,经镜检含大量滋养体时,开始转种,作为药物杀灭试验的样本。

试验分组

选用甲硝唑、新诺明、土霉素、芬苯达唑、伊维菌素作为结肠小袋虫的体外杀灭试验用药,以上药物各为l组,每组5个浓度,各设l个对照,分别加入含有结肠小袋虫滋养体的培养管中。每管加入试验药物l.5mL(对照组加入1.5mL蒸馏水作对照),每半小时观察1次各种药物浓度对滋养体发育和数量的影响。

滋养体的统计方法和药效判定标准

把培养管摇匀,用吸管吸一滴培养液于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在100倍镜下观察不少于20个视野,记录滋养体数量,并计算每个视野内滋养体的平均数。如连续观察3个玻片未见滋养体,则判为滋养体消失,记录为0,否则以最多的1片计算。初次判定滋养体消失的样本,需在24h、48h后再观察2次,以证实判断。

统计不同药物浓度条件下滋养体存活的时间和数量的变化,作为体外药物效果的判定依据。加入药物后,滋养体的存活时间越短、则说明药物效果越好。

结果与分析

5种药物体外杀灭的结果见表1、表2、表3、表4和表5。

甲硝唑组各浓度药物对滋养体的杀灭效果最好,而且作用最快。投药后最快的在30min内虫体活动就变慢、表面变粗糙,并发生崩解、死亡现象。各浓度药物致滋养体全部死亡的时间分别为:1.5h、2h、2.5h、3h、5h,对照组的滋养体则大量繁殖,最长存活240h。

新诺明组各浓度药物对滋养体有一定的杀灭效果,最快的6h虫体即有反应。各浓度药物致滋养体全部死亡的时间分别为:7h、18h、24h、32h、72h,对照组的滋养体则大量繁殖,最长存活120h。

土霉素组各浓度药物对滋养体的杀灭效果较慢,最快的8h虫体才有反应。且1%和0.5%的药物浓度对滋养体没有明显的作用效果。5%、3%、2%浓度致滋养体全部死亡的时间分别为:10h、12h、20h。

芬苯达唑和伊维菌素对结肠小袋虫的滋养体没有杀灭作用。加入药物后,和对照组一样,滋养体都能存活140h以上。

讨论

1.本研究采用尼龙网兜淘洗法收集阳性粪便中的结肠小袋虫包囊,并保存于生理盐水中,再作为培养接种的病料。该方法与直接用阳性粪便接种法相比,能减少培养液中的杂质,这样就能更清晰地观察涂片中滋养体的形态、活动和分裂情况。从试验结果来看,把保存于生理盐水中的结肠小袋虫包囊接种于RSS培养液中,在37℃恒温条件下,培养14h~24h后即能发育成大量滋养体,并能很好地生长和繁殖。

2.试验表明,甲硝唑、复方新诺明、土霉素对结肠小袋虫均有一定的杀灭效果,而且药物浓度越大,杀灭效果越好。但从作用时间和药物浓度上来看,以甲硝唑的效果最好,而新诺明和土霉素则作用较慢,.这与杨月中等和刘银贵等的报道结果一致。

3.试验结果表明,芬苯达唑和伊维菌素对结肠小袋虫滋养体没有杀灭作用,而这两种药物是兽医临床上用得最多的抗寄生虫药物。因此,规模化猪场通过寄生虫监测,一旦确定有猪结肠小袋虫大量感染时,一定要选用甲硝唑等有效的药物进行控制。

4.猪结肠小袋虫作为肠道常住寄生虫,临床上难以将其彻底消灭。况且,它形成包囊后对外界的抵抗力较强,容易通过被污染的饲料和饮水传播,引起本病的广泛流行。因此,控制本病的流行最好是通过多次全群控制用药,减少感染,切断结肠小袋虫的传播链,达到全群总体控制的目的。

摘自《中国动物保健》.-2009,(3).-107~109

请先登录后才能复制内容

注册 登录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已有 2 评论

  • 舒服的一天

    舒服的一天

    看到这个消息,感觉科学技术真是太神奇了,希望这些药物能够在临床上取得好的效果。

    2016-03-03 19:17

  • 欧野

    欧野

    这个研究真是太有意义了!希望能早日找到有效的药物治疗这种疾病。

    2012-01-26 14:40

客服 客服 VIP 关灯 顶部

扫描或通过加QQ号3024107联系我们。

微信扫一扫,添加好友

周一至周五 10:30-20:30